中學地理《工業區位的選擇》學科專業知識
工業區位的選擇
一、工業生產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能源、原料。(原料、能源對工廠區位的影響減弱)
(二)經濟因素
1.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加強,數量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減弱。
2.技術:科技進步,通過影響其他因素的發展變化共同影響工業區位。
3.交通:交通運輸對工業有很大吸引力。
4.市場:市場對工廠區位有很大吸引力。
(三)社會因素
1.政策:影響工業布局和規劃。
2.個人偏好:影響工業布局。
3.工業慣性:影響工業搬遷。
4.文化消費習慣:影響產品結構和工業布局。
(四)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區位選擇 | 典例 | ||
考慮環境要求 | 對大氣環境十分敏感的工業,應建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遠離煙塵污染嚴重的工廠 | 電子廠、感光器材廠 | |
需要清潔水源的工業,應布局在市區河流的上游 | 自來水廠、啤酒廠 | ||
考慮污染程度 | 規模小,基本無污染的工業可以有組織地設在城區 | 服裝廠、玩具廠 | |
規模大,對空氣有輕度污染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 | 機械廠、倉庫 | ||
污染嚴重的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城市的郊區 | 鋼鐵廠、水泥廠 | ||
考慮污染類型 | 大氣污染嚴重 | 已知主導風向的,應布局在當地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 水泥廠、釀造廠、發電廠、鋼鐵廠 |
季風氣候區,應布局在與當地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區 | |||
已知最小風頻的,則應分布在當地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 |||
水污染嚴重的工廠,考慮污水排放口應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盡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 印染廠、造紙廠 | ||
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廠,要遠離農田和居民區 | 鋼鐵廠、發電廠 |
二、工業的主導類型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有很多,但總有一個是最主要的,即主導因素。根據主導因素把工業分為不同的指向類型,如下表所示:
工業部門類型 | 工業特點 | 部門舉例 | 區位選擇原則 | 區位選擇理由 |
原料指向型工業 | 原料不便于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 | 甜菜制糖廠、甘蔗制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等 | 接近原料產地 | 節省運費,減少損失或廢棄物 |
市場指向型工業 | 產品不便于長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的工業 | 啤酒廠、汽水廠、家具廠、印刷廠、石油加工廠、棉布廠等 | 接近消費市場 | 節省運費,減少損失 |
動力指向型工業 |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業 | 鋼鐵、冶金(如煉鋁廠)、化學等重工業 |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 | 能耗大 |
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皮革加工、制傘、制鞋等工業 | 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 耗體力多、廉價,技術要求不高 |
技術指向型工業 | 技術要求高的工業 |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 技術高,利于開發新產品 |
另外,現代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可以幫助工廠節約運輸成本,因此,工廠多選擇建在沿海和沿江港口、鐵路樞紐,以及高速公路沿線等交通便捷的地方。例如,寶鋼建在上海,可以利用上海的港口優勢,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鐵礦石。
三、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水平的,工業區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變化。原料、能源等區位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逐漸弱化,而交通運輸、消費市場等區位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日益增強。
科技進步對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1.原料的依賴性減弱:一方面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技術革新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
2.交通運輸能力:對原料和動力依賴下降,區位選擇更加靈活。
3.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下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
4.工業對信息的依賴程度: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工業生產實現了設計與加工的空間分離。發達的物流支撐下,出現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聯網的新型工業企業。
5.對市場的依賴加強。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