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青海公務員面試熱點解讀:就業難vs用工荒
2014年青海公務員考試筆試于6月15日結束,7月7日筆試成績發布,現進入公務員面試備考高峰期。中公網校特別分享面試熱點解讀,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
2013年的699萬高校畢業生還沒有全部落實工作,2014年的幾百萬畢業生卻已經開始涌入就業市場了,如此情形下,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也要被2014年比下去了。如今再批評大學生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已經有些苛刻了,因為月薪1000元的文員工作也能引發數百名大學生的競爭。不少剛畢業的學子棲居在大城市的破舊租處,每天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上下班,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紛紛涌來,他們堪稱是中國最能吃苦的一代了。
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體力勞動市場的冷清,不少招聘者表示招人一年比一年難了。由于賣方市場的形成,許多體力勞動者不會過早地定下年后的第一份工作,一般會處于觀望狀態。招聘單位面臨著巨大的招工壓力,開始紛紛以包食宿、底薪的方式來吸引農民工。但是,由于新生代的農民工一般不太愿意從事過于勞累的工作,外加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很多農民工愿意選擇留在家門口就業。
兩相對比之下,我國一二線城市的勞動力市場出現的這種尷尬情景也就不難解釋了。
就業難尤其體現在文科專業的畢業生身上,在2012年各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文科專業幾乎包攬了薪酬排行的倒數十名。原因是全國各地的很多都把文科專業當成是辦學質量和整體人文素質的途徑,甚至單純是為了的等級。開設文科專業無可厚非,但是盲目擴大辦學規模,沒有充足的社會調研和專業的教師,倒霉的只是學生而已了。
高校的專業教學也與社會嚴重脫鉤,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過于理論,有些知識對企業來說過于陳舊。有些面試官就直言不諱地指出應聘者的專業技能不夠,思維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高校在開設交叉學科時更多的只是為了趕時髦,有名無實,根本沒有相關學科的較強的優勢,導師和學術帶頭人也沒有很多的學科背景,卻導致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因為專業名稱限制而屢屢碰壁。
學生往往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其實學生從進入大學時候起,就應該開始考慮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以及本專業的特點、面向的就業市場和人才需求。到了畢業的時候才能對自己準確定位,不會盲目提出地域、要求。
筆者并非建議高校畢業生去和農民工競爭工作崗位,或者填補農民工市場的用工荒現狀,而是要從自身的狀況加以考慮,不要為社會大部分人的思維所限制和禁錮,能夠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一些比較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企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