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科目二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考察方式多樣,首先在單選題通常以概念反選、例子反選或古文反選的形式進行考察;其次簡答題主要是考察某一原則的貫徹要求;材料分析題主要是給出一段材料,需要我們從中分析出體現了哪些教學原則,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或是直接考察具體的實施要求是什么。
綜上,在備考時需理解每個原則的定義并識記貫徹要求,其次積累一些俗語即可。
(一)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1)基本涵義:是指既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傳遞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教師要教學的科學性,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關鍵詞:將德育與智育有機的結合
例子:
1.歷史課上,歷史老師結合相關歷史事實,向同學們介紹了岳飛這一歷史偉人,并引導學生學習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里歷史老師結合歷史事實進行講解,體現了科學性;引導學生學習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思想性。
2.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原則
(二)直觀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簡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對所學內容形成一個大致的形象。包括三種形式:模象直觀、實物直觀、語言直觀。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③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關鍵詞:感知、直接經驗、生動形象
例子:
1.荀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2.烏申斯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
3.夸美紐斯“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因而提倡事物教學和感官教學。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知行統一)
(1)基本涵義: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口訣:林書①豪在鄉④下運②球技能③)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的科學知識,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
關鍵詞:理論知識+實踐經驗
例子:
1.數學老師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什么分數,以分饅頭為例向學生講解分數的應用。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趙括“紙上談兵”。
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5.荀子“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四)啟發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啟發性原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口訣:母①豬動③手毒②死農民④)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關鍵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探索和思考。
例子:
1.《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則不復也”。
2.《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3.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4.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5.《學記》“君子之教,喻也”。
6.朱熹“開其意,達其辭”。
(五)循序漸進原則
(1)基本涵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
關鍵詞: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學生認識能力發展、順序、體系、系統
例子:
1.孔子“欲速則不達”。
2.孟子“盈科而后進”。
3.朱熹“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4.朱熹“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
5.《學記》“雜施而不遜,則亂而不修”。
6.學不躐等,拔苗助長。
7.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8.不陵節而施。
(六)鞏固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
②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
③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
關鍵詞:復習、保存
例子:
1.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2.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
(七)量力性原則(又稱為可接受性原則)
(1)基本涵義: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于或高于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征。
②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③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關鍵詞:適合、難度適當
例子:
1.“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2.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等
(八)因材施教原則
(1)基本涵義: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發展。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②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③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
關鍵詞:個別差異
例子:
1.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2.《論語中》“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3.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易混淆:
1.理論聯系實際原則VS直觀性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理解+應用,針對書本脫離實際而提出;
★直觀性原則:理解,針對理解脫離感知,抽象脫離具體而提出。
2.鞏固性原則VS啟發性原則VS循序漸進原則
★鞏固性原則:側重復習,溫故而知新;側重結果鞏固
★啟發性原則:側重強調過程引導
★循序漸進原則:側重由易到難,強調按照順序學習
小試牛刀:
1.【單選】生物老師上課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雪,在空中向下撒撕碎的白色紙片,用白色的紙代替雪,這就利用了( )。
A.實物直觀 B.模像直觀
C.語言直觀 D.標本直觀
1.【答案】B。解析:模象直觀指的是模擬的事物,如觀看圖片、圖表、模型、幻燈、錄像、電影等。在空中向下撒撕碎的白色紙片,是屬于制作了雪的模型,因此應為模像直觀。
2.【單選】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體現了( )。
A.循序漸進原則 B.鞏固性教學原則
C.量力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答案】C。解析:孔子這句話是在說: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說明教學要依據學生的接受水平,量力而行。
3.【簡答題】簡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
3.【答案】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四川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下半年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的公告
- 2025年下半年日照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公告
- 關于青島市2025年7月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公布的通告
- 2025上半年四川廣元市劍閣縣第二批次教師資格認定公示
- 2025上半年安徽黃山市教育局第二批次高中和中職類教師資格證書領取事項公告
- 2025年9月份面向社會人員普通話水平測試網上報名即將開始
- 2024廣東佛山市禪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局具備中小學中級及以下教師資格名單公告
- 2025年青島市9月普通話水平測試通告
- 2025上半年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第二批次教師資格證領取公告
- 2025年春季安徽蕪湖市教育局第二批次認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通過人員名單公告